一、梅毒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检测梅毒滴度采用脐带血可以吗?(产科、实验室掌握)
不可以,由于脐带血有可能被母亲血液影响造成假阳性结果,所以应避免采集脐带血进行检测。
二、先天梅毒早期临床表现有哪些?(产科、新生儿科、儿科掌握)
50%病例出生时可没有任何症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肝脾肿大(33~100%),X线显示骨改变(75~100%),水疱型皮疹(40%),发热(16%),出生低体重(10~40%),出血(10%),关节肿胀,异常面容,水肿,腹胀,苍白,呼吸窘迫以及假性麻痹等。
三、先天梅毒诊断标准是什么?(产科、儿科掌握)
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为先天梅毒:
1.儿童的皮肤黏膜损害或组织标本病原学检查阳性(病原学检测方法包括:暗视野显微镜、镀银染色镜检和核酸扩增试验);
2.出生时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阳性;
3.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结果阳性,滴度大于等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2个稀释度),且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结果阳性;
4.出生时不能诊断先天梅毒的儿童,任何一次随访过程中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结果由阴转阳或上升4倍滴度(2个稀释度),且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
5.18月龄前未能诊断先天梅毒的儿童,18月龄后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仍阳性。
四、梅毒暴露儿童的管理有哪些内容?(产科、儿科掌握)
1.为梅毒感染的孕产妇提供计划住院分娩;
2.对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出生后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检查是否有先天梅毒表现;
3.儿童进行RPR/TRUST检测,必要时进行其他实验室化验检查;
4.需要及时给予预防治疗,或对先天梅毒儿童进行规范治疗;
5.儿童出生后提供恰当的随访;
6.确诊先天梅毒后,进行病例报告。
五、对妊娠合并梅毒孕妇所分娩儿童,体检无异常发现,儿童血RPR(TRUST)滴度<4倍母血抗体滴度,如何进行管理?(产科、儿科掌握)
根据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分娩前是否诊断或有效治疗,儿童的管理有以下2种情况。
第一:若母亲未接受梅毒规范治疗:儿童按照先天梅毒治疗和随访。
第二:若母亲在孕期接受梅毒规范治疗给予儿童预防性治疗,采集儿童静脉血,进行非梅螺旋体血清学检测,后续每3个月进行随访及梅毒相关血清学检测。
梅毒规范治疗:①使用青霉素治疗;②按照治疗方案要求全程、足量治疗;③治疗应在分娩前1个月完成。
六、梅毒暴露儿童的预防性治疗的方案是什么?(新生儿、儿科、产科掌握)
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kg,肌内注射,1次,分两剂,双侧臀部肌内注射。
七、先天梅毒的治疗方案是什么?(新生儿、儿科、产科掌握)
有条件的地区应进行脑脊液检查,包括常规检查及脑脊液梅毒血清学试验,以判断是否有神经系统损害。
1.脑脊液正常者。
同预防性治疗方案,即苄星青霉素,5万单位/千克体重,1次肌内注射(分两侧臀肌)。已接受过预防性治疗的先天梅毒患儿不须重复治疗。
2.脑脊液异常者。
可选择以下任意一种方案。
(1)青霉素,每次5万单位/千克体重,每8小时1次(7日内新生儿,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连续10—14日。
(2)普鲁卡因青霉素,每次5万单位/千克体重,每日1次,肌内注射,连续10—14日。
治疗期间如果遗漏治疗1日或超过1日,需重新计算治疗疗程,再次开始治疗。
3.如无条件检查脑脊液,按脑脊液异常者治疗。
八、如果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出生后RPR/TRUST阴性反应,母亲在孕期接受过规范治疗,儿童需要预防性治疗吗?(新生儿、儿科、产科掌握)
儿童需要预防治疗,给予苄星青霉素5万U/kg,肌内注射,共1次。
九、如果儿童出生后RPR/TRUST阳性反应,滴度<母亲滴度4倍,母亲孕期未接受过规范治疗,儿童需要治疗吗?(新生儿、儿科、产科掌握)
患儿不诊断先天梅毒,但需要按先天梅毒的方案规范治疗。观察临床症状,3月龄进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若阴性,6月龄同时进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若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阴性,即排除先天梅毒诊断。
十、如果儿童出生后RPR/TRUST阳性反应,滴度>母亲滴度4倍,无论母亲孕期是否接受过规范治疗,儿童是否需要治疗?(新生儿、儿科、产科掌握)
进行TPPA检测,如果阳性反应,诊断先天梅毒感染。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提供规范治疗、随访及转介服务。如果阴性反应,尽快复检TPPA,给予规范治疗和随访。
版权所有:涪陵区妇幼保健院 声明:本站部分素材和信息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医疗投诉办公室电话:023-72370891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太极大道21号 渝ICP备16003368号-1 技术支持:紫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