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清风扬正气,廉声润人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将清廉思想根植于全院党员干部职工心中,厚植不想腐的廉政文化土壤,重庆市涪陵区妇幼保健院结合清廉医院建设试点工作推出“清风寄语 ‘微’声话廉”线上诵读活动,通过谈廉政责、读廉政文、讲廉洁事、传廉洁音,发挥廉政教育在前、监督在前、提醒在前的思想引导和文化熏陶作用,引导全院党员干部职工更好地学廉、思廉、倡廉、践廉、守廉。
本期诵读由党群党支部党员、党群办公室科员苏睿为大家分享《涪州廉洁基因|一联堪为官箴的题刻》。
涪州廉洁基因|一联堪为官箴的题刻
“官守当为斯民造福,臣心誓与此水同清。”
这是一副近二百年历史的联语题刻,镌刻于重庆市涪陵区著名文化景点北岩石壁上。作者为清代道光年间涪州知县毛震寿。它像一道神圣的官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官员勤勉尽责、廉洁从政、心系百姓、造福一方。
万里长江自西向东奔流,流到涪陵城前面,突然被一道屏风似的山崖挡住了去路。桀骜不驯的江水顿时变得平缓、清澈,紧紧绕着山崖转了一个弯,又继续向东流去。那山崖,便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遗迹——涪陵北岩。
北岩壁立千仞、雄伟壮阔,前临滚滚长江,后靠巍巍北山,与涪陵城仅一江之隔。自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程颐因“元祐党争”贬谪来涪州,于北岩石壁凿洞注《易》,涪陵北岩便作为官方显学“程朱理学”的发祥地而闻名天下。
千年以来,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朱熹、杨升庵、王士祯等众多文人雅士先后追溯程颐的足迹来到北岩,或闭门读书;或讲学授徒;或著书立说……他们留下的灿烂遗迹,成为巴渝大地不可多得的人文胜景。在这些景观中,尤以北岩题刻艺术价值最高,学术价值最珍贵。题刻分布于一道长146米、高16米的天然崖壁上,有文字63处、佛塔和佛像13处,内容涉及儒、释、道及古代仁爱哲学思想。毛震寿的联语便是其中之一。
毛震寿(1812-1875年),号小梧,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人。由监生报捐入仕,历署四川彭水、新津、丹棱、涪州、梁山知县,绵州、酉阳直隶州知州、嘉定知府、四川成绵龙茂兵备道、川东兵备道、四川按察使、陕西布政使等。为官“清廉有声,奸宄敛迹”颇得士民好评。著有《居易山房随笔》、《县谱》等。与其父辉凤、其子隆辅祖孙三代皆为官作宦,并入祀乡贤祠、崇祀名宦祠。孙子毛庆蕃,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学派“太谷学派”传人,曾任四川綦江、江油等县知县及甘肃布政使、陕甘总督,有“廉能”之誉,人称“毛青天”,是我国第一所国家银行“大清户部银行”的创始人、我国近代兵工业和红十字事业的倡导者。
纵观毛氏一族,多人官高爵显,而且大多以循良著称。如果要找其中的原因,我想,首先得益于良好的家风。毛震寿的祖父毛辉凤,结合自身治理地方的经验,写成《觉生日记》告诫子孙:“民可近而不可玩也;民可爱而不可狎也。”“一切用费,总以奢侈为戒,毋因此把百姓作孽。”“居官不可计利,并不可要名;计利者必败,要名者终辱。”“职可卑,品不可卑;官虽小,道不自小。”《觉生日记》在当时便传刻于世,成为毛氏家族奉若圭臬的为官箴言,也成为丰城地区三大官箴书籍之一。正是沐浴着如此良好的家风,毛震寿才能够从小便树立廉洁为民的观念,怀抱修、齐、治、平的理想担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并创作出如此掷地有声、披肝沥胆的绝妙好联。
文章来自“涪州清风”公众号。
版权所有:涪陵区妇幼保健院 声明:本站部分素材和信息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医疗投诉办公室电话:023-72370891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太极大道21号 渝ICP备16003368号-1 技术支持:紫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