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EN'S AND CHIDREN'S HEALTH


妇幼健康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应知应会系列宣传(十三)
来源: | 作者:健康教育科 | 发布时间: 2024-09-19 | 291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梅毒暴露儿童如何随访?(新生儿、儿科、产科、儿保科掌握)

   所有梅毒暴露儿童都需要密切随访、体检,同时每3个月进行1次梅毒相关血清学试验,直到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结果转为阴性。

   1.如果儿童未感染(阳性结果是母体IgG抗体进入儿童体内所致)或者虽感染,但已经过规范、充分治疗,则RPR/TRUST应在出生后3个月时下降,出生6个月时转为阴性。

   2.由于TPPA即使治疗有效也将持续为阳性,所以不能用于评估治疗反应;母体进入儿童体内的抗体可持续至儿童出生后15个月,如果满18月龄TPPA阳性,可诊断先天梅毒。

   3.如果满18月龄时,RPR检测结果:阴性,则不需要继续评估或治疗;仍然阳性,儿童应再次进行全面的先天梅毒评估和规范治疗。先天梅毒治疗儿童新生儿期后的随访要求与新生儿期一致。

二、儿童出生后是否有必要检查梅毒螺旋体抗原(TPPA)血清学实验?儿童出生后RPR/TRUST阳性反应,滴度>母亲滴度4倍,为什么要进行TPPA检测?(产科掌握)

   由于母体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IgG抗体可以通过胎盘进入儿童血液中,并逐渐消退,因此儿童出生时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实验(例如TPPA)阳性并不一定是儿童自身感染梅毒的结果。儿童满18个月仍然阳性认为其自身已经感染梅毒。

三、梅毒感染母亲所生儿童接种疫苗有无禁忌?(新生儿、儿科、儿保科、产科掌握)

   梅毒感染母亲所生儿童接种疫苗没有禁忌。

四、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15个月检测双阴,可以排除先天梅毒停止随访吗?(新生儿、儿科、儿保科、产科掌握)

   15个月双阴,可以排除先天梅毒,停止随访。

五、什么是乙肝母婴传播?(全员掌握)

   乙肝母婴传播,指母体病毒进入子代,且在其体内复制繁殖,造成慢性HBV感染。

六、如何进行育龄期慢性HBV感染妇女妊娠前的评估与管理?(感染科、肝病科、产科掌握)

   慢性HBV感染妇女计划妊娠前,最好由感染科或肝病科医师评估其肝脏的功能和全身状况,明确是否存在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1.无乏力、食欲减退等肝炎临床表现、肝功能正常、无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者可正常妊娠。

   2.肝炎活动期,即有临床表现和(或)肝功能异常者,需暂时避孕,首先采取休息等治疗,暂不用抗病毒药物,临床表现消失,肝功能正常且稳定3个月后再妊娠。上述治疗3个月无效,需要抗病毒治疗,待肝功能正常后再妊娠。

   3.有生育需求但因乙肝活动期需要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有生育需求的慢性乙肝妇女,有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时,首选不易产生耐药的替诺福韦(妊娠B类药),待肝功能正常后再妊娠,同时继续服药。该药用于预防HBV母婴传播时,不增加儿童出生缺陷。尽管如此,在使用任何抗病毒药物期间妊娠,必须充分告知药物的各种风险。

   有生育需求的妇女应避免使用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因其对胎儿存在潜在的严重不良影响或致畸作用;对已经使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者,建议在妊娠前换为替诺福韦。抗病毒药物需要长期使用,不建议使用易产生耐药的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已使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者,最好换为替诺福韦。使用干扰素治疗疗程有限,停药后可妊娠,但使用干扰素期间,禁忌妊娠,必须采取避孕措施。

七、育龄期HBV感染妇女什么样的情况应该避免怀孕?(产科掌握)

   1.急慢性乙肝患者,明显肝功能异常者。

   2.肝硬化失代偿期,如脾功能亢进、食道和(或)胃底静脉曲张、或有肝性脑病、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病史者。

   3.伴有严重的肝外系统表现,如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4.曾有过怀孕史,但因肝脏不能承受而终止妊娠者。

   5.肝癌。

八、妊娠期间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安全吗?(产科掌握)

   目前使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替比夫定、替诺福韦属于妊娠B级药物,被认为对胎儿、孕妇是比较安全的,可以在妊娠期间使用。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妊娠者:

   1.如果是使用干扰素(有致畸作用)抗病毒治疗,建议终止妊娠,待停用干扰素6个月后再考虑妊娠;

   2.若应用的是妊娠B级药物(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在充分沟通、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可继续治疗;

   3.若应用的是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在充分沟通、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建议换用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继续治疗,可以继续妊娠,应请专科医师会诊并告知患者用药可能风险。

九、准乙肝妈妈会把HBV传染给小孩吗?(产科掌握)

   HBV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我国约30%—50%HBV是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所感染。其中母婴传播又包括宫内感染、围生期感染和产后感染。我国约8%的准育龄期女性感染HBV,其中宫内传播的可能性<5%,绝大部分(>90%)是在分娩过程中(围生期)感染所致。

目前采取的措施是:对乙肝阳性妈妈所生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IU+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0.5ml,可以让90%的新生儿产生乙肝表面抗体,避免被乙肝感染。如果给予那些具有HBV母婴传播高危因素孕妇予以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则发生HBV母婴传播的概率<1%,即HBV母婴传播阻断率接近100%。

十、乙肝的诊断标准?(全员掌握)

   诊断标准:孕妇HBsAg阳性,即可诊断为HBV感染。

   相关诊断名词含义:

   1.慢性HBV感染:即HBsAg阳性持续>6个月,肝功能正常,既往称慢性HBV携带。

   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即HBsAg阳性持续>6个月,肝功能异常且排除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