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EN'S AND CHIDREN'S HEALTH


妇幼健康
【健康科普】警惕婴幼儿的呼吸道“杀手”——呼吸道合胞病毒
来源: | 作者:田芬 | 发布时间: 2023-08-15 | 2280 次浏览: | 分享到:

甲流高峰过去,近期,多地医院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又多起来!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家长分享孩子近期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过程,感叹病毒的来势汹汹!

01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一种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合胞体RNA病毒,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外观类似于囊泡,表面为包膜,包膜表面含有与感染人体细胞相关的粘附蛋白G和融合蛋白F。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019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中发生了3300万人次RSV感染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其中约10%需住院治疗,造成约10万0~60月龄患儿死亡(病死率0.3%)。

02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是?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十分复杂,呼吸系统最容易受累。

RSV感染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气道阻塞、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及随后的气道高反应[1]。该病毒感染细支气管末端上皮细胞,导致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直接损伤和炎症,引起细支气管炎。水肿、黏液过多及上皮细胞脱落可导致细小气道阻塞及肺不张。

03呼吸道合胞病毒如何传播?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感染后不能产生永久性免疫。其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和飞沫传播,亦可经眼、鼻及口黏膜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传播。呼吸道合胞病毒包膜、表面蛋白可以粘附在鼻咽组织、细支气管和肺泡,在鼻咽部复制后感染小细支气管上皮细胞,然后扩展至Ⅰ型和Ⅱ型肺泡细胞。

04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有哪些症状?

呼吸道合胞病毒潜伏期通常为2~8天,持续1~3周。感染后临床表现会有个体差异,从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到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

早期感染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临床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咳嗽及声音嘶哑等,大多数患者症状会在1~2周内自行消失。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对于2岁以下儿童,更容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会出现咳嗽和喘息等症状,极少部分会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和喂养困难等。

05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该怎么办?

目前还没有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对于年龄较大,症状不严重的孩子,我们可以这样对症缓解:

️ 发热不适时,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

️ 鼻塞流涕时,可以用生理盐水清洗;

️ 补充充足液体;

️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如果是婴幼儿,出现喂养状态异常、精神不佳,以及下方情况,需要格外注意,及时就医;大孩子如果发生以下情况,也需要及时就医:

▪   肋骨间或胸廓下方的皮肤和肌肉看上去有内陷

 ▪   呼吸时鼻孔张开 (变得更大)

 ▪   小于3月龄患儿发热

 ▪   大于3个月龄患儿发热超过3日

 ▪   湿尿布的数量比正常情况少

 ▪   呼吸非常困难

 ▪   嘴唇、牙龈或指甲变蓝

06如何科学预防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

1.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在手或污染物上存活数小时,日常生活中,避免未洗手就触摸脸、眼睛、鼻子和嘴巴。

2.养成良好的咳嗽习惯。咳嗽时可用纸巾遮挡,用过纸巾及时扔进垃圾桶,并洗手。

3.保持室内通风。尽量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等;

5.避免与感染RSV患者密切接触。在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密集的地方。

6.提倡母乳喂养到6月龄以上。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因子能够增强宝宝抵抗力,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7.远离吸烟环境。有研究表明,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下的儿童RSV感染率更高,为了孩子健康,呼吁大家不要在室内或者公共场所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