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清风扬正气,廉声润人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将清廉思想根植于全院党员干部职工心中,厚植不想腐的廉政文化土壤,重庆市涪陵区妇幼保健院结合清廉医院建设试点工作推出“清风寄语 ‘微’声话廉”线上诵读活动,通过谈廉政责、读廉政文、讲廉洁事、传廉洁音,发挥廉政教育在前、监督在前、提醒在前的思想引导和文化熏陶作用,引导全院党员干部职工更好地学廉、思廉、倡廉、践廉、守廉。
本期诵读由妇女保健党支部党员张燕为大家分享《包公的故事》。
包公的故事
包公名包拯,是一个人人知晓的大清官。包公的廉洁主要表现在不收贿赂与生活节俭方面。
包拯是宋朝人,母亲是一位大夫,医术高明,救死扶伤。包公小时候经常听说书,最恨贪官污吏,从小立下壮志,考取一个功名,为百姓申冤,做主。在他的努力下,终于考上了,做了一个县官。自从他当官后,坚持自己做官的原则,不贪赃枉法,不收受贿赂……
曾有这样的一件事一直在百姓嘴中称赞,也使包拯做了开封府的府尹,惩奸除恶。
有一个国舅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贪赃枉法,收受贿赂,无恶不作,赌博更是他的最爱。这个贪官被包公知道了,他要为民除害,把国舅抓了起来,押回府邸。起初,国舅还很不在乎,可当他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包拯之后,嚣张的气焰马上不见踪影,跪在地上求饶,并邀请包拯到府中一次,说是自首,其实是想贿赂包拯,但包拯并不知道,还是去了一次国舅府,到了国舅府,国舅亲自出来迎接,和蔼可亲,全无平时凶恶的样子。国舅与包公坐在花园的石凳上闲聊,聊包公的琐事。包公感到很纳闷,聊了一会儿,国舅抬出几只箱子,指着箱子说:“这是一点小意思,请你笑纳。”包拯打开奇怪的箱子,全是白花花的银子。暗想:莫非国舅不是自首,而是想贿赂本官,但还不露声色的对国舅说:“小人不明白国舅爷的意思。”国舅爷见包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直言道:“包大人,只要你放过我,不查下去......”他顿了顿,撇了一眼包拯,继续说道:“这些银子就全归你所有,另外还有酬谢,金银任你选,姑娘任你挑,包夫人我一定让她吃好住好,养的白白胖胖,少了一根汗毛,你找我算帐,荣华富贵永享不尽。你说怎么样?”国舅爷以为包拯一定受不了这种诱惑,满口答应,但包拯的回答让他出乎意料。“国舅,做官只为民,不为财,您说要自首,现在看不是。”说完,包拯大步走出国舅府,回去后秉公处理。
包公在巨大的诱惑面前能拒绝,这不是廉洁是什么呢?
包拯在生活方面与其他的官员截然不同,也非常清廉。他从不吃大鱼大肉,包拯每月用80%的钱捐给穷苦百姓,
自己坐的轿子也与别人不同,别的官员的轿子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而包拯他坐的轿子是用麻布遮住,破破烂烂的,而且他平时也经常步行,难得一次坐官轿。
别的官员除了官服外,还有许多衣服,绫罗绸缎,戴着许多玉器,而他穿的只是粗布麻衣,甚至有时候衣服上补了好几个补丁,袜子穿破了好几次,都舍不得扔掉。
其他官员吃大鱼大肉,山珍海味,有时吃不完,还会扔掉。而包拯吃的只是清茶淡饭,有时吃剩了,还舍不得扔掉……
包公的廉洁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包公是古往今来做官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