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EN'S AND CHIDREN'S HEALTH


妇幼健康
疫情面前,我们如何做好心理防护
来源: | 作者:flqfybjy | 发布时间: 2020-02-02 | 14350 次浏览: | 分享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疫情短时间爆发,又横跨了2020春节,各级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一线医护工作者称其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疫情,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不仅会伤害人们的身体,也会给民众带来心理冲击,甚至有些人在这段非常时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以及精神上的痛苦、焦虑和恐惧。那么这些变化正常吗?我们该如何做好心理防护呢?
     疫情的持续存在会让我们在心理、生理和行为上都出现变化,这是个体所面临的应激事件打破了自己的平衡和承受能力,或超越了自己的控制范围造成的。这时我们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情绪反应
焦虑、恐惧:当我们预感危险来临或者预期会出现不良后果时,这种不确定、弥散及无形的威胁让我们产生不安和苦恼。疫情期间,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关于疫情的信息,让自己淹没在各类负面信息中,导致信息负载和情绪的过度卷入。

怀疑、疑病:我们会因疫情的不确定性对自己或他人的健康情况有着更多的怀疑,甚至在去医院就诊时怀疑医生和各种检查结果。
敌对、愤怒:特殊时期,我们原本的生活节奏可能被打乱了,出行受阻、生活用品价格波动信息的不确定性,都会让我们感到敌对和愤怒。
无聊、焦躁:终于在这场瘟疫中,我们过上了以前羡慕的生活,吃饭、睡觉、在家里晃悠,而且没有负罪感,多过几天这样的生活后,发现这样地生活简直就是度日如年,无聊感和焦躁感由此产生。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感觉剥夺实验,让被试生活在一个单调的环境,没有听觉视觉刺激,触觉也被限制,没有人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三天。
悲伤、抑郁:随着疫情的持续和不断的变化,我们可能对未来感到悲观、绝望,担心自己和家人健康,担心生活或者工作,但又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对生活失去兴趣。这时悲伤感和抑郁情绪随之而来。
躯体反应,压力和应激不仅仅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困扰,同样也会给我们带来生理上的反应,压力与应激反应是全身性的,连毛发都有参与。
不明原因躯体不适:当我们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情绪过度焦虑时,我们的肚子、头部、肩颈、腰背等肌肉处,都可能会因过度紧张产生酸痛感,也可能产生胸闷气短等呼吸系统症状。

血压升高: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发作与应激有明确关系,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血压就会升高,诱发高血压或者冠心病心绞痛发作。
消化系统变化:消化不良、食欲下降、腹胀、便秘等症状均与应激与压力有关。比如被气得吃不下饭,伤心得没有食欲。
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焦虑状态的一种表现,一个人处于焦虑或者应激状态,警觉性会增高,表现出难以入眠、易惊醒、容易做噩梦等。
行为变化
回避行为:因为对病毒的恐惧,我们会回避去一些平时可能去的地方,比如超市、菜市场、医院,适当的回避行为能够保障安全,过于回避一些信息或者场景会影响我们正常生活,甚至加重情绪负担。
强迫行为:疫情下,我们会更想去确定自己的健康,因此出现一些强迫行为,如频繁洗手、反复测量体温、不停检查口罩佩戴、反复查看疫情进展信息。
我们如何做好心理防护

合理认知:不良焦虑认知反应把注意力集中于危险上,不正确的评估疫情的风险。您可以接受这个现实,重新科学地认识这次疫情,一定要从官方渠道去了解信息,客观理性的认识疫情,不要相信、传播网传的小道消息。
     维持正常的生活节奏: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维持正常作息习惯,劳逸结合。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能不聚就不聚。过好我们的生活,做好我们的工作,稳定的生活秩序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基本保证。

     转移注意力:接受此次疫情的现实,接受行动受阻的事实,控制刷信息的时间。我们可以把注意力分配在室内活动上,比如看喜欢的电影电视剧,听轻柔的音乐,也可以从事一些手工制作,或者把心思花在做家务、做美食上。把握此次闲暇时间,陪孩子做游戏、读书,也许能通过此次假期增进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将危机转化为好事。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当你感到过度紧张或恐慌时;当你对生活工作失去信心时;当你的饮食和睡眠习惯严重恶化时;当你生活能力和工作效率明显受损时,建议您尽快寻求专业心理援助,以恢复心理平衡,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太极大道21号妇幼保健院门诊二楼   
心理服务热线:023-72122932
×72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