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的相关检测?(产科掌握)
孕产妇抗病毒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应进行相关检测,评估孕产妇感染状况,确定用药方案和监测治疗效果。
用药前:进行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他相关检测(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
用药过程中:按规定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他相关检测(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
孕晚期:进行1次病毒载量检测,在分娩前获得检测结果。
有条件地区,建议孕产妇用药前、用药期间进行耐药检测。
二、HIV感染孕产妇是剖宫产指征吗?(产科掌握)
艾滋病感染不作为实施剖宫产的指征。对于孕早、中期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规律服用药物、没有艾滋病临床症状,或孕晚期病毒载量<1000拷贝/毫升,或已经临产的孕产妇,不建议施行剖宫产,避免紧急剖宫产。
三、发现HIV感染孕产妇如何治疗?(产科掌握)
1.对于孕期发现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应当立即给予抗病毒治疗,可选择以下三种方案中的任意一种:
方案一: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
方案二: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
方案三: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
2.孕前已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孕产妇,根据病毒载量检测结果进行病毒抑制效果评估。如病毒载量小于50拷贝/ml,可保持原治疗方案不变;否则,酌情调整抗病毒治疗用药方案。
3.对于孕晚期(孕28周之后)发现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有条件的情况下推荐使用: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恩曲他滨(FTC)+整合酶抑制剂。
四、孕产妇抗病毒治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产科掌握)
1.在分娩结束后,艾滋病感染产妇无需停药,继续进行抗病毒治疗。
2.当孕产妇血红蛋白低于90g/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0.75×109/L,建议不选或停用AZT。应用TDF前需进行肾脏功能评估。
3.整合酶抑制剂应当选择可应用于孕产妇的整合酶抑制剂。
五、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分为几类?(感染科掌握、产科了解)
目前常用的按作用机制分为四类:
A.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
B.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
C.蛋白酶抑制剂(PIS);
D.融合/整合酶抑制剂(FIS)。
六、抗病毒治疗(ART)有什么作用?(感染科掌握、产科了解)
1.ART可抑制HIV病毒复制,病毒载量下降,同时使免疫系统得以恢复,以及症状改善。
2.ART能够通过减少HIV相关疾病(减少机会性感染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减少HIV相关死亡。
3.预防HIV传播给未感染的配偶/性伴侣,预防HIV母婴传播。